【光明日报】北京化工大学:发挥智库优势,服务乡村振兴

供稿单位:艺术与设计系 发布时间:2023-12-20

2023年12月9日,《光明日报》03版,以《北京化工大学:发挥智库优势,服务乡村振兴》为题报道我校乡村振兴项目。

报道版面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12/09/nw.D110000gmrb_20231209_8-03.htm

北京化工大学周俊良团队积极投身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自然委、市财政局共同组织开展的助力首都乡村振兴“百师进百村”项目,加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列。团队入驻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以花塔村为中心展开建设工作,依托花塔村地域特色,统筹规划了北京花塔村特色营造方案,通过艺术为花塔村赋能,用设计点亮花塔文化。团队成果《“和静花塔”特色营造策划案》获得北京市农业局“百师进百村”策划活动的优秀策划方案和优秀“百师”团队荣誉。


推进花塔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在西部片区九村联动协同发展规划中,凭借着本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成为西部片区“以点带面”九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一点,是南口镇西部产业振兴中最为关键一村。

北京化工大学周俊良团队通过与镇政府和村委会召开多次工作部署会议,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居民住宅,具体了解村落整体样貌、风土人情、产业开发定位以及工作开展区域。团队以村庄现有街巷格局为基础,对乡村风貌改造作出规划:规范京派复古风格的建筑风格,保护乡村原有风貌;拆除私搭乱建,统一建筑门头、高度;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绿化道路照明设施;提升乡村气质,设计文旅导视系统。

周俊良团队设计文创产品:和平系列文创--和平钟;和平门

周俊良团队设计文创产品:和平系列文创--和平灯;和平加湿器;和平茶具

乡村风貌改造规划效果图


探索花塔特色 打造文化产业

北京化工大学周俊良团队充分利用花塔村北部条状区域与南部块状区域,纵向开发、横向覆盖,全面盘活村落资源、打通村庄脉络。依托花塔村地域特色,统筹规划、从外到内,进行美丽花塔、艺术花塔、人文花塔、科技花塔与文创花塔四个维度的文化产业开发。

重点打造花塔村主题民宿,按照“四季体验式精品农庄”为开发思路,设计“吉祥止止”“悠悠燕山”“禅意聚秋”“禅房听雪”四大主题,目标客群定位亲子家庭、研学师生、旅游团等,让游客将花塔村春的百花、夏的星空、秋的麦浪、冬的飘雪,四季秀色尽收眼底,致力于将其打造为京郊知名网红打卡场所。

以花塔村为中心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对花塔村古建筑、历史、文脉开展调研。和平寺坐落于花塔村北,依山而建,景色秀丽,是花塔村重要的文化特色之一。团队围绕“和平”进行品牌系列产品设计,设计和平寺伴手礼,如节假日的和平寺斋饭礼盒、清明节素粽子礼盒、中秋节的素月饼礼盒等产品。佛缘素食亦是和平寺的重要特色,团队设计了淡雅素斋主题餐厅,与民宿的融合发展,能使得花塔村成为追求和平与健康的游客聚集地。

周俊良团队设计农副产品包装

产品由北京化工大学团队进行开发,花塔村农村合作社结合线上线下同时生产、宣传、运营、售卖,使花塔村的文化元素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文化内涵推动花塔村建设,为花塔村产业赋能。


聚力文化振兴 树立文化自信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承载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乡村振兴的根本问题是文化振兴问题。周俊良团队立足于设计助力乡村建设的路线,用文化建设好生态宜居的花塔村,用文化打造美丽且有审美品位的花塔村,把象牙塔文化带入乡村,让文化渗透生活,努力探索花塔村振兴互利共赢的创新模式,提升花塔村民文化品位与幸福感。

宋慰祖赠与北京化工大学周俊良团队

该项目把党的好政策、好精神、好思想等传播到基层、传播到百姓心中,树立文化自信,进行新时代意识培养,使党的精神体现在村中,感受党的政策暖人心。在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主题创作作品展中,北京化工大学五位学生以花塔村为原型创作的书画作品,入选“行走京华大地,感悟思想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创作作品展,作品在花塔村展出。最终,该项目荣获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基金项目“百师进百村”活动优秀策划方案,周俊良团队荣获“百师进百村”活动优秀“百师”团队。

学生书画作品入选“行走京华大地,感悟思想伟力”创作作品展

花塔村开发特色营造方案以艺术赋能乡村,用设计点亮花塔,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迸发花塔村新活力。周俊良团队希望该项目模式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地推进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周凹凸、尹晨霄、左安萍